找到相关内容137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益西彭措堪布:佛说无量寿经讲记(三十一)

    的快乐。这样举例就知道,极乐净土的圣众,内心湛然寂静,对于所受无所耽著。   第四十、随意见诸佛国愿   设我得佛,国中菩萨,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,应时如愿,于宝树中,皆悉照见,犹如明镜,睹其面像。若不尔者,不取正觉。   这里法藏菩萨是这样发愿:将来我成佛时,我国土里的菩萨们如果想见十方无量清净庄严的佛土,当时就如他的愿,在宝树中都能照见,就像对着明镜看自己的脸那样清楚。如果做不到这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益西彭措堪布|佛说无量寿经讲记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111147325717.html
  • 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导读

    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导读  《般若波罗密多心经》原文  观自在菩萨。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。照见五蕴皆空。度一切苦厄。舍利子。色不异空。空不异色。色即是空。空即是色。受想行识。亦复如是。舍利子。是诸法空...欲使人人皆自觉悟。智慧本有。妄想元虚。身心皆空。世界如化。不造众恶。远离生死。咸出苦海。至涅槃乐。故说此经。经即圣人之言教。所谓终古之常法也。  观自在菩萨。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。照见五蕴皆空。度一切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849517.html
  • 化烦恼为快乐

    迥绝知见的本来面目,即可悟成佛。   明心见性,就是照见五蕴的空相,破除对五蕴的执着,发现五蕴之中辉腾今古的清明自性,复归于纤尘不染的生命源头:   般若灵珠妙难测,法性海中亲认得。隐显常游...大受用,大自在。   “行深般若”而“照见五蕴皆空”,能够“度一切苦厄”,解除人生的种种痛苦,而直济涅槃解脱后的彼岸。《心经》最后的咒语,再一次向们发自功呼唤:“去,去,度过烦恼海,到彼解脱岸!...

    付国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45240383.html
  • 慈悲喜舍是世间法通向出世间法的桥梁

    这种联想的能力。从这个镜子看到我们内心的不平衡,从境界里面照见五蕴皆空﹙照见五蕴无常、苦、无我﹚,看到境界的当下就看到五蕴皆空,因为你是一面镜子。   无法见到五蕴皆空,识就过滤不清净,识不清净,就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5245714.html
  • 四谛三十七道品修行纲领

    连番的奋发挫折,表现满怀的希望。观三毒缘起,表现朵朵微笑。   集谛:知识分析阶段。科学实验(偏重自然现象)、计量统计(偏重社会现象)、辩证分析(偏重思维世界)、因缘观照(照见五蕴皆空)。修四...)信力:自觉的自信,八风吹不动。   (2)勤力:入无量三昧(慈悲喜舍,风尘仆仆)。   (3)念力:照见五蕴众生苦空而大悲大愿大行。   (4)定力:心平气和、神闲气定;知足常乐、持盈保泰。 ...

    张大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3252810.html
  • 扭转惰性 精进修行

    打坐时有妄念也不要紧张,只要觉察之后回到正念即可,持之以恒,妄念会自然减少。   照见实相须有无比的精进   明心见性或证悟空性是许多修行人的目标,但是涅槃实相非凡夫偶能得之,也非一般思惟或禅定...ldquo;自依止,法依止”,锲而不舍地尝试,绝不退缩气馁。要有铜墙铁壁也要设法穿越的决心,才能突破凡夫自我意识和世俗认知的窠臼,“山穷水尽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,照见前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50154522.html
  • 觉悟人生,奉献人生——兼谈王维诗歌体悟

    觉悟人生。觉悟人生指“色即是空”的大智慧。我们全部的生活也就是《心经》中说的“五蕴”,对于没有般若智慧的人来讲就是障碍,同时“五蕴”在理体上又内在的具足超越性——空性。我们要如实地“照见”这一空性,应是...真如,都是法性。胡应麟《诗蔬内篇》卷六谓“读之身世两忘,万念皆寂。”自是观亡,则悟:于一切法中观花开花落,观缘生缘灭,“照见”空性,因缘和合而生,因缘散尽而灭,在刹那的生灭中因果相续,“不生不灭”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83458398.html
  • 《心经》与禅

    心经》是谁说的?是观自在菩萨承佛威力而说。三分具足的经中说,“时,佛世尊即人三昧,名广大甚深。尔时,众中有菩萨摩诃萨,名观自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离诸苦厄。”这时,舍利弗承佛威力,作为...众生阐绎大法,故去祈请观自在菩萨讲解,因为观自在菩萨早巳位超等觉,“离诸苦厄”,这就像两位大学教授联合讲课一样,一位做示范,一位在旁讲解:欲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,必须照见五蕴皆空,离诸苦厄。其入门之法...

    王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5260877.html
  • 三种假施设

    而混淆了照见和合性、依存性的直接观察。   思惟与观照当然是不同的,但是不经过思惟又不知如何观照,这真是个两难的困境,不过只要透过不断地亲身实验、探索,机缘成熟,自然可以体悟出个中的奥妙。   ...概念同样是缘起如幻,无碍于法性空寂的,所以“照见法性”并非于色心等法之外另有一神秘的存在,而是目光由色心等法的现象面,移转开来,深入透视色心等法的无自性的本质而已。   因此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84169045.html
  • 无住生心与日常生活

    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境界相。   局限性的想法和感觉就是“有所住”,离开局限性的想法和感觉,就是“无所住”,就能照见真实,而真实无非就是缘起无自性。   在实际生活中,人们不知不觉中落入二元对立的思考,其实就是“有所住”,反之,照见缘起、不落两边,则是“无所住”。   中观的八不:不生不灭、不常不断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05869129.html